更新时间:2025-09-25 04:02:52
原本追着《仁心俱乐部》,却被弹幕里频繁提及的《机智的医生生活》勾了兴趣
在高强度的追完了这两部剧后,真心知道了《仁心俱乐部》差在哪里。
叠个甲,对比这两部剧是因为题材相似,都是医疗题材且讲述了五位医生的友谊,其次我很磕白客和辛芷蕾,并且《仁心俱乐部》的喜剧部分也确实让我笑出声。但在群像塑造和支线剧情上区别太大了。
❶ 五人组友谊:自然生长✅ VS 刻意拼凑❌
▪️《机智的医生生活》对五人的刻画分量基本均衡,没有谁是工具人,他们的友情从校园延续到医院,是通过共同经历与细节铺垫自然呈现出来的,而乐队作为外化五人友谊的设定,也是五人共同让热爱音乐的自然延申,更关键的是角色的性格复杂性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则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层层剥开的,即便他们性格各异,也能让观众理解他们之间友谊为什么能够长久。
▪️而反观《仁心俱乐部》,主配角感太过明显,演技之间的差异也是肉眼可见,
连友谊的起点都带着功利性:王高升评职称失败,为了求院长指导论文,才接手“组建马拉松俱乐部”的政治任务。
日常互动更显单薄:要么是插科打诨贫嘴,要么是凑一起八卦同事,马拉松俱乐部的训练片段也屈指可数,友谊也多是因为各种狗血事件而推进,而这种缺乏细节铺陈和共同经历的友情就像空中楼阁,群像友谊塑造的可信度自然就打折扣。
❷ 辅助角色:戳心点睛✅ VS 喧宾夺主❌
《机智的医生生活》里的辅助角色,从来都是 “为核心服务,又不丢失自我”主要的配角中有实习医生、有医专生、有护士,也有家人,但基本都是主角五人组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的人物,同时病人和家属的表现虽然没有大篇幅铺陈他们的生活,但演员的表演能留足想象空间。
反观《仁心俱乐部》五人组的家人支线铺的太满,爸爸和张阿姨、乡村妈妈和不成器的弟弟、大姐二姐三界轮番出场,连没家人的顾诗怡的福利院也要亮个像,更别提出轨的未婚夫以及前妻的纠葛;病人的故事更是过度加戏,父母熬粥来一段,满医院乱跑的小男孩来一段,太听话的乖乖女被逼到跳楼来一段,甚至保安小虎在后期都和病人有一段完整的感情线。
这些支线最大的问题就是哪都不挨着,除了狗血还是狗血,帮助主角塑造人物的功能非常有限,只是增加一些廉价的泪点。能理解主创想在有限篇幅里谈更多现实议题,但走马观花式的呈现,既消解了医疗题材的严肃性,又把主线拆得支离破碎,观众很容易被无关支线带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最感人的二战纪录片,没有之一